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特别报道—合作篇(1):中外矿业合作聚焦“一带一路”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总体弱于预期,矿产需求不振,投资持续下降,价格低位徘徊,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但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参会人数依然火爆,吸引了来自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诱惑和对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预期,也为本届矿业大会探讨中外矿产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期间,围绕中非合作,还首次举办了中国-非洲矿业投资合作伙伴论坛。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3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2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有57个国家参与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开始启动。

  此外,中国-东盟已成为联系最广泛、成果最丰富、交往最密切的对话合作伙伴。中国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本届矿业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正在从危机应对机制向畅销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为国际矿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矿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一带一路”下的矿业机遇

  纵观全球矿业发展,周期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周期波动也越来越强。

  在21世纪初至今的周期中,金属矿业先是受新兴市场需求拉动,进入上涨的通道,后来金属矿产品价格2010年触底,一路下跌,十几年间几个主要金属品种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3~5倍之多。

  如果再往前回顾一个周期,金属矿矿产行业波动没有这么剧烈。以铁矿石为例,1992年至2002年这10年间价格增幅不超过20%。

  “这一现象表面看到的是由宏观经济周期导致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由矿业自身供需特点所决定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文波认为,矿产品价格受下游需求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变化非常大,也非常快,而矿山从勘探到开发的周期非常长,供给变化较慢,容易发生供需失衡。

  何文波说,本轮周期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需求的启动一度带来的暴利、诱惑,令全行业充满激情,大量企业在没有考虑市场整体均衡和其他矿业企业行为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涌入市场,扩大产能,无序投资。

  “过度投资反过来进一步创造了爆发式的繁荣。”在何文波看来,泡沫之后,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和投资者又纷纷恐慌撤离,使矿业寒冬期雪上加霜。

  可以说,矿业企业在发展方式和企业间合作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轮周期。矿业企业自身行为不当加剧了市场的动荡,金属矿产品价格暴涨暴跌,行业大规模洗牌对每一个矿业企业的发展都很不利。

  “要想减弱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强度和不利影响,企业自身必须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合作,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供需关系。”何文波说,矿业企业只有梳理开放合作的新理念,走互利共赢的道路,才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尽管当前矿产品价格仍处于历史的低迷期,但新的需求基础正在形成。何文波认为,由中国发起并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计划,正在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方面,将会更多地展示出新的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印度等国家的工业化需求正在形成,供需关系正在逐步修复,部分产品基本面已呈现改善趋势,市场已展示出积极信号。

  以黄金为例,中国黄金集团总经理宋鑫表示,“一带一路”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黄金首饰消费和实物黄金投资消费需求旺盛。据统计,沿线国家的黄金资源量高达21000吨,黄金消费占到全球的接近80%,全球20大金矿有6座金矿位于“一带一路”区域。

  “可以说,‘一带一路’对黄金行业来说正逢其时,加上黄金矿业开发所需要的配套条件不多,不需要更多的港口、码头、铁路。”宋鑫认为,黄金矿业企业应该是“一带一路”先导性的企业,而且有尽快落地的可能,也会给所在国的居民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业应以开放的思想和合作的行动拥抱未来,推动矿业进入良性周期。”何文波认为,矿业的未来与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共同融入、共同努力,大力弘扬伙伴精神,在多个层次上开展广泛合作,打造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型矿业经济。

  中非矿业合作大有可为

  “南非要抓住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对接矿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南非矿产资源部部长莫塞本齐·兹瓦内说,“这是我首次参加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南非这次前来参会,主要目的是推广矿业产业。”

  莫塞本齐·兹瓦内表示,中国在矿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当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而能源、资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先行产业,这些信息让人激动。欢迎中国企业前往南非进行矿产深加工等合作,不仅能给南非带来先进的技术,也能为南非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这是双赢的合作。

  “‘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各国的地质和矿产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世界自然基金会采掘业总监乔纳森·霍布斯说,非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球30%油气和采矿活动都是在非洲,不过只有25%的矿物得到开采,潜力非常巨大。非洲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到现在为止,非洲还处在矿业的繁荣时代。

  “不过,非洲的生态破坏情况尽管没有其他地方那么严重,但在过去的10到15年之中,采矿业在环境破坏方面还是很严重的,引起了非洲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生态问题、政治问题等等,造成生物多样性骤减。”乔纳森·霍布斯表示。

  “环境保护跟采矿业有时候是有冲突的,当然也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现在也试图把这两个融合在一起。”乔纳森·霍布斯说,不过相比农业、林业、城市化来讲,采矿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在乔纳森·霍布斯看来,当前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矿业景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他坚信,好的时期也会再回来,可能矿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环境的期待正在改变,而且非常迅速,所以采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把绿色矿业贯穿到矿业发展全过程。

  乔纳森·霍布斯相信,中国矿业将会成为非洲更好的伙伴。他说,非洲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能够发展,但是他们希望能够越过亚洲的发展模式,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希望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获得经济的繁荣。

  “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矿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之上,因为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总是矛盾的,但矿业开发必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矿业开发的底线就是不能把经济繁荣建立在牺牲人类利益或者生态系统完整性上。”乔纳森·霍布斯认为,中国矿业公司在这方面将会做得很好。

  艾芬豪矿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尔斯—埃里克·约翰逊也在本届矿业大会期间分享了在非洲25年的矿业开发的经验,并详细介绍了该公司与中国紫金矿业集团在非洲合作探矿的成果。

  紫金矿业集团董事长陈景河称,紫金矿业坚持国际化、项目大型化、资产证券化的方向,进军海外是紫金矿业集团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举措。紫金矿业的目标就是2020年成为全球矿业行业的重要创业者,金铜产量进入世界前列,2030年成为国际一流的矿业集团,总目标是成为高技术、效益型特大国际矿业集团。

  陈景河介绍,紫金矿业海外项目控制金属资源总量超过集团资源总量的1/3,而且海外矿山黄金产量超过集团黄金产量1/3,矿山铜产量在几年以后可能超过国内产量。

  “海外项目贡献集团利润大约1/3,几年后将达到50%,紫金在国际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陈景河表示,通过这些年海外投资的经验来看,海外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企业只要能够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在海外应该大有作为。

  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化的措施,为提振资源全球配置创造更多的空间,为矿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不过,他同时特别提醒,在世界经济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全球化有停滞的风险。

  地学合作助力“一带一路”

  中国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初步制定了《“一带一路”资源环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指南》,制作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比例尺的三维遥感影像图。这是本届矿业大会开展国际合作的一大亮点。

  通过该三维遥感影像图,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泰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波兰等35个国家的城镇、交通、水系、构造、地层、岩性、矿业活动区、林地、耕地、荒漠化、湿地等11个资源环境要素的遥感解译,形成1∶100万遥感解译中间图件近40幅。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初步开展了中蒙俄、新欧亚大陆桥、中伊土、中巴、孟中印缅和中新等6条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的资源环境遥感解译,形成1∶25万遥感解译中间图件10多幅;并对22处重点矿业活动区和重要地质环境区开展了卫星遥感动态观测,编制了22幅1∶5万遥感解译图件;完成了全球卫星遥感“一张图”解译数据服务软件模块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及原型系统设计。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严光生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半年来对“一带一路”地区35个国家的遥感地质解译,快速有效地获取了大范围、多要素、多尺度的资源环境信息,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矿业合作提供了信息服务。

  9月22日,就在本届矿业大会开幕前夕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合作论坛上,尼泊尔地质调查局地质师古玛·卡哈德卡说,实施系统化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开发活动对刺激尼泊尔经济增长、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尼泊尔需要现代地质调查技术、遥感影像等各方面的支持。

  在她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地质构造、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等极为相似,彼此合作非常重要,因而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塞尔维亚地质调查局国际合作处官员亚里沙德拉·古兰做《“一带一路”框架内塞尔维亚地调局的角色》主题发言时说:“我们已经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做好了准备。”

  此外,亚美尼亚、伊朗、波黑、埃及等国的官员学者则一边介绍本国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一边极力“吆喝”地学领域合作投资机遇。蒙古国国立大学地质及地球物理系主任巴特尔·鲍尔德还精心准备了一段视频,重点介绍了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当前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投资合作前景。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地矿委信息中心主任舒克赫拉特·米尔哈基耶夫在发言时表示,乌兹别克斯坦采取了系列措施,为地质矿产领域投资开发提供法律保障以及人力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希望取得共赢合作。

  此间有专家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以中国为例,其紧缺的铜、镉、镍等矿产资源,恰好是“一带一路”沿线其他一些国家的优势资源;而不少资源丰富的国家,勘探开发开采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与中国合作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大数据为矿业打通国际通道

  在本届国际矿业大会上,国内首家矿业大数据联盟宣布成立。

  国土资源部国际与科技合作司司长姜建军表示,全球资源行业迫切需要产业重构,这已经不是传统投资和贸易能解决的问题,大数据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大数据的应用将打通国际资源领域的动态、技术、交易、流通、金融等各环节。

  多年来中国矿业大而不强,国际话语权基本缺失。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矿石16.7亿吨,进口石油3.08亿吨,花费资金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还处在“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的状态。

  专家认为,究其原因,无论是从矿业地质的勘查程度、资源禀赋和重点成矿带,还是交易方面的现货贸易机制、期货交易体系、金融资本市场,西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营机制,中国矿业大而不强,只能说是矿业弱国。

  姜建军表示,中国的矿业更要转型升级,开展大数据建设,对内能够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局面,对外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帮助中国从“矿业大国”变为“矿业强国”。

  “今年中国关停矿山达到上万家,下岗失业人数超过500万人,矿业对外投资下降43.9%,矿业的转型痛得比其他行业都要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相关人士说,针对这种现状,国土资源部已经发布了实施大数据的意见,矿产行业将进入大数据时代。主管部门将积极推动大数据建设,帮助行业开展转型升级。

  “中国矿业的海外之路艰难而又漫长,在高速增长的十年黄金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失败的原因中,既有对所在国家地区资源、文化、法律、政策的不熟悉,也包括没有掌握一手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便进行决策,全球大数据的建设势在必行。”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矿产资源投资部部长疏志明说。

  疏志明表示,面向未来,“一带一路”战略给矿业走出去带来了历史机遇,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优势,而中国具有较强的勘查、开发、设计、施工、设备、投资等优势,产业互补性极强,需要积极和所在国共同建立大数据交换机制,才能科学稳妥地共同开发。

  大数据联盟创始人——清蓝矿业圈张焱博士认为,现阶段无论是开展互联网创新,构建新型资源交易平台,还是开展国际地质资料研究,进行全球优质资源的再开发,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建设。

  作为联盟的互联网支持平台,清蓝矿业圈是全球矿产资源互联网领先平台,是中国矿业“互联网+”战略的践行者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者。

  “矿产行业的每个单元都处在一个信息的孤岛上,无法对上游下游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决策,因此需要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图谱,才能解决市场不足、产能过剩、供应链波动问题,中国矿业大数据联盟应运而生。”张焱称。

  据悉,中国矿业大数据联盟是由清蓝矿业圈联合多家央企和科研院所发起成立的,联盟致力于促进中国及全球的矿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方面的发展,并在联盟中设立首个“全球矿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李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