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以科技创新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围绕新时代自然资源统一监管新使命与新目标,部署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主要任务,重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格局,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了《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科技创新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份《纲要》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全面贯彻中央相关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接自然资源事业发展需求,指导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活动,衔接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为全社会参与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纲要》显示,近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平台持续构建,创新人才接踵而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拥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具有辉煌的历史和成就,拥有坚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崇尚科学、爱国奉献、建功立业的科学精神,必将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再创新佳绩。

  根据《纲要》,我国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主战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世界科学前沿,全面深化自然资源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前瞻部署开展前沿探索,深化自然资源科学认知;自主突破战略性资源能源探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集成研发整装调查监测工程化技术装备;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的大数据技术平台,围绕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强化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与综合解决方案。

  实施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支撑,引领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全面增强对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持续提高科技贡献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自然资源主要领域科技创新跻身先进国家行列。为此,《纲要》明确了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阶段具体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要立足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前瞻部署、坚持自主创新、坚持高效协同四大基本原则,聚焦认知自然资源,夯实科学基础;突破两深前沿,拓展资源空间;发展技术装备,支撑调查监测;建立方法体系,优化空间管控;创新解决方案,助力生态修复;构建智慧平台,提升治理能力。

  根据《纲要》,我国将以自然资源系统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为实施主体,依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空间规划等业务工程,部署实施12项重大科技工程,包括: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监测科技工程,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程,新型资源勘探与开发科技工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科技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科技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科技工程,海洋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工程,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林业与草原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工程,自然资源标准化建设工程。

  在创新能力建设上,加强国家及部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布局,打通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构建产学研结合、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充实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以一流人才队伍建设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科普宣传平台建设,提升普及科学知识和服务大众的能力。

  《纲要》提出,要重塑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力量,树立“大视野、大目标、大平台、大成果”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实行章程管理,建立首席科学(专家)家制度。开展科技放管服“清单行动”,厘定研发单位及其上级主管单位的“放管服”责任和义务;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转变科技管理方式。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运行和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力争到2025年部属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较2018年提升3倍以上;完善科技成果发布、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强化科技人才激励,激发创新动能。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科研诚信。同时,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为下好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供给、重大突破“先手棋”,《纲要》还附带公布了近期优先支持的科技方向、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技术转化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和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聚焦深地探测、深海探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智能化测绘等优势科技方向;自主可控高端技术装备、自然资源大数据技术平台、深地观测、航空地球物理、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察地质灾害监测等急需技术支撑;生命共同体、地球系统科学、自然资源卫星后续星、全球自然资源信息开发利用等短板科研内容。到2020年,培养1-2名院士,10名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00名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0个部科技创新团队。(蒋郭吉玛)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2018年10月18~20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