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验性试采取得圆满成功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叶建良、秦绪文。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首次揭示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泥质粉砂储层结构特征,以及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相态的转化、运移规律和控制机理,进一步深化了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系统成藏”和“三相控制”开采理论,为试采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理论支撑。
2.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技术装备等世界性难题,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记录,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向产业化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
3.自主创新形成覆盖试采全过程的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了大气、水体、海底、井下“四位一体”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绿色开发可行。
4.自主研发了以水平井为核心的六大类32项关键技术、12项核心装备,部分技术装备打破国外垄断,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5.试验性试采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勘查开采领域的国际“领跑”优势地位。
(二)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规模化压裂造储取得重大突破
共和盆地干热岩压裂与定向钻探现场
该成果由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与试采科技攻坚战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文冬光、张二勇。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成功实现我国首例干热岩规模化储层建造。
2.实施两眼深度超过4000m、井底温度超过200℃的双靶点干热岩定向井。
3.建立以热源机制为基础、天然裂隙精细刻画为核心,物模实验确定关键参数,数值模拟分析拟合校正的干热岩储层描述与裂隙预测方法。
4.首次系统提出干热岩应力波及、有效裂缝、进液范围的多重改造体积概念及定量界定方法。
5.形成以当地环境可承载力为阈值,断层力学稳定评价为基础,微震统计分析与模型预测相结合的诱发地震评价与预测技术。
6.打造形成集地质、钻探、压裂、监测、环评和实验模拟等多专业融合的干热岩攻坚团队。
(三)攻关完成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略)
(四)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兴国县和平村出水瞬间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主要牵头人为吴登定、邢丽霞。
项目发挥地质科技优势,在查明贫困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的基础上,加大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富硒土地、灾害防治、地质旅游和绿色矿业为主的地质特色扶贫之路。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找水打井1600余眼,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
2.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支撑建设300余处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推动贫困地区走上富硒产业致富之路。
3.指导贫困山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研发推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有效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4.在贫困区调查发现各类地质遗迹景观资源2200多处,推动建设地质文化村10余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塑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5.调查发现矿产地420多处,攻克一批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稳岗、增收。
(五)首次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支撑珠峰高程精准测定
珠峰航空重力与遥感综合测量项目现场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完成,牵头完成人为陈斌、熊盛青、栾晓东、高子弘。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首次在珠峰地区开展了高精度航空重力与遥感综合测量,获取了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覆盖区域最大的珠峰航空重力(覆盖面积1.27万km2,总精度1.1mGal)和遥感测量综合数据,大幅提高了珠峰及周边高程起算面的精度。通过航空摄影和航空激光雷达测量数据的融合处理,构建了分辨率达20cm的遥感三维实景地形、地貌数据模型。
2.针对珠峰高程测量的高标准要求,项目以改装和集成创新、国际领先的“航空地质一号”为飞行平台,解决了航空物探与遥感两大类装备、五套设备在多种组合形式下的多参数同步综合测量相互干扰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首次集成了包含自主研发和引进的航空重力仪、航空摄影仪和激光雷达测量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航空物探和遥感多参数大规模综合测量系统,满足了项目测量要求。
3.创新形成了高寒高海拔区的飞行方法、质量控制、后期处理成图等全套的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方法技术体系,为今后开展极地和世界其它极艰苦地区的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地球科学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地球科学一张图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43家局属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高振记、缪谨励、李丰丹、屈红刚。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初步建成“地球科学”一张图。
2.升级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云上资源“管得住、找得着、用得上”。采用混合云、地质数据资源池、自动化资源管理和安全认证等技术,打通数据从采集、入库、存储到服务全链条,实现了云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数据的资源融合生态化模式,接入13个地调院、行业和地质院校节点,形成了云资源“汇聚-应用-回馈”的良性发展生态,促进了地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3.融合地质调查主流程与业务管理信息化,助力地质调查业务提效减负。基于地质云架构,研发“在线调查”系统,并在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初步实现了业务和管理的融合。
(七)境外地质调查服务中资企业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全球地质矿产信息服务平台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业报社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施俊法、朱立新、李建星、夏鹏。
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围绕“三服务一促进”,努力推进构建境外地质调查“四体系一机制”和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地学领域合作。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1.精准服务国际矿业投资合作重大需求,与中资企业签订合作合同金额达1007万元。
2.形成“优选区块、找矿增储、项目评价、战略规划、专题研究、信息服务”6个方面的经验做法。
3.凭借先进的化探技术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成功中标沙特地球化学勘查项目,中标金额3.75亿元人民币,这是地调局首次中标国际重大地质调查项目,是地调局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4.通过“矿业界”平台向中资企业推介境外矿业项目,累计发布阿根廷等国家46个矿权信息和3000余条 ,吸引20余家投资机构洽谈、咨询。
(八)首次实现全国地下水位统一监测和年度资源评价
全国2020年统测点分布图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六大区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李文鹏、吴爱民、郑跃军。其主要创新点:
1.首次完成全国地下水位统一监测,测点总数达6.7万个,全国重点监测区平均监测点密度由每百平方千米0.57个提升至1.69个,系统掌握了地下水流场状况。
2.首次实现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34个地下水漏斗年度变化监测,2020年总面积6.1万平方千米,比2019年增加2625平方千米,精准评价了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和年超采量,支撑了地面沉降防治与地下水超采治理。
3.首次完成全国地下水储存量变化年度评价,2019-2020年度全国地下水储存量净增加10.9亿立方米。
4.首次完成全国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2019-2020年度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约9118亿立方米。
5.系统构建了全国-流域-省级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的“四体系一机制”。
(九)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陆相页岩气调查首获高产气流
吉梨页油1井放喷点火现场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共同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徐兴友、张君峰。其主要进展及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创新形成3项陆相页岩气富集地质新认识:一是查明了松辽盆地南部火山活动期混积页岩形成机理;二是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纹层型混积页岩和夹层型硅质页岩两种页岩气富集模式;三是揭示了松辽盆地南部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气成藏规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气地质理论。
集成创新了2项陆相页岩气关键工程技术:一是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建模,建立双向介质烃类检测陆相页岩气甜点预测模型,有效指导了陆相页岩气甜点优选;二是形成非均质性常压页岩气储层增能体积压裂和控压返排试气技术,实现了常压陆相页岩气高产。
项目圈定梨树断陷沙河子组陆相页岩核心区面积1286平方千米,应用体积法初步估算核心区页岩气地质资源量5558亿立方米,有望推动松辽盆地2.7万平方千米有利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现实的清洁能源接替领域。
(十)全国森林蓄积量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2020年度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样地分布图
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牵头,13家专业中心共同参与完成。牵头完成人为夏锐。其主要创新点:
1.由过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每年调查1/5省份、5年全国出数,调整为每年调查全国1/5样地、每年全国出数,既继承了40多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框架,又优化了调查时序,调整了调查周期。
2.从全国范围内的系统抽样,调整转为“抽样+图斑”分层抽样,改进了调查方式,实现了更加聚焦、更加精准地反映全国森林资源分布,提高了调查效率。
3.充分利用“国土三调”、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地理国情监测调查成果和最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继承连续清查技术方法,全面采用北斗定位、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了调查的精准度。
4.由过去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调整转换为部、局共同组织(1+2),指挥中心与林草局6个直属院(1+6)联合实施,13个专业中心与各省级林业调查队伍(13+31)深度融合调查,优化了组织模式,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联动的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作新机制。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采、矿权交易、投资融资、冶炼加工、技术装备、贸易服务等矿业全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天津矿博国际会展公司承办的2020(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2020年10月22~24日在天津市举办。 大会主题为“责任、创新、治理”。本届大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天津万丽宾馆,各项活动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