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其仔研究员主持、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差异,但都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面临着收入迈向新水平、产业迈向新高度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共同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创新为根本,共议创新发展蓝图,协同推进创新战略。报告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系统分析各国的产业竞争力,并就我国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了建议。
东南亚:开展更深层次产业合作
东南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和工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聚集区。目前,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虽然持续升温,但经贸联系主要还是以产品进出口为主,深层次的合作开发、产业转移还比较少。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参与的重点和重大工程建设还不多。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贸易拓展的潜力巨大,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规模,并开展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
南亚:完善经贸合作机制
南亚地理位置优越特殊,是“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和重要枢纽。目前,南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我国也是南亚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产业互补性较强、竞争性较弱,产业结合度有大幅提升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我国与南亚地区完善政府和民间经贸合作机制,并拓展陆路贸易通道网络,强化交通系统互联互通。同时,优化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实现双边贸易均衡发展。建议南亚各国努力开拓中国市场,扩大对中国市场出口,加快现有各国出口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我国可将投资重点放在农业现代化、能源、电信、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拓展与南亚各国的双边合作空间。
西亚与中东: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西亚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石油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格鲁吉亚的有色金属、黄金、生铁等矿产资源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与西亚及中东地区双边贸易总体呈现规模扩大的发展态势。虽然我国不是叙利亚、黎巴嫩、也门、阿塞拜疆、埃及、土耳其、巴勒斯坦、巴林这8个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但却是中亚、西亚及中东地区其他11个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整体来看,我国与西亚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中亚:深化油气领域多元化合作
中亚国家在能源与原材料工业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其中,油气产业是中亚国家的优势产业,也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支柱产业。同时,中亚国家铀矿产业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煤炭开采业具有一定区域优势;铬和锰开采冶炼也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铁、锰、铬、铜、钼、金、锑、锌、铝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资源潜力巨大。随着公路、铁路、空运、通信和油气管道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往来、能源合作日益密切。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我国与中亚各国除了在石油开采领域合作外,还可以在能源基础设施、炼化、工程承包、材料设备供应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合作。
中东欧:推进通关和贸易便利化
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中东欧是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二是需求优势,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巨大需求;三是体制优势,中东欧国家法律制度比较健全,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四是价值洼地,中东欧国家多数属于新兴国家,未来增长潜力大;五是在发展阶段上与我国较为相近,多数中东欧国家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目前,我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16+1”合作机制,连续举办了5次国家领导人参加的“16+1”合作会议,凸显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价值。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强化与欧洲发展战略的对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社会力量的合作,大力推进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并进一步推进通关和贸易便利化。(孙国瑞)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23-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