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矿产储量与世界排名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12-14

  金属矿产:可从中提取某种供工业利用的金属元素或化合物的矿产。根据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将其分为黑色金属矿产,如铁矿和锰矿;有色金属矿产,如铜矿和锌矿;轻金属矿产,如铝镁矿;贵金属矿产,如金矿和银矿;放射性金属矿产,如铀矿和钍矿;稀有金属矿产,如锂矿和铍矿;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其中:

  铁矿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五位;

  锰矿资源有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

  钛矿资源中,钛铁矿的钛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

  钒矿资源总保有储量为2596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铜矿资源有910处,总保有储量为6243万吨,居世界第七位;

  铅锌矿资源有700余处,保有铅储量3572万吨,锌储量9384万吨,居世界第四位;

  铝土矿资源有310处,总保有储量22.7亿吨,居世界第七位;

  镍矿资源较少,共有产地近100处,总保有储量镍784万吨,居世界第九位;

  钴矿资源有150处,总保有储量钴47万吨;

  钨矿资源有252处,总保有储量钨252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锡矿资源有293处,总保有储量锡407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钼矿资源有222处,总保有储量钼84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汞矿资源有103处,总保有储量汞8.14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锑矿资源有111处,总保有储量锑278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铂族金属矿产资源有35处,总保有储量铂族金属310吨;

  金矿资源有1265处,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七位;

  银矿资源有569处,总保有储量银11.65万吨,居世界第六位;

  锶矿资源有13处,总保有储量锶329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稀土资源有60余处,总保有储量约9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m.balanzskin.com)

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储藏潜力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12-02

  湖相碳酸盐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陆相碳酸盐岩,是指在内陆湖泊盆地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包括淡水湖盆碳酸盐岩、半咸水-咸水湖盆碳酸盐岩和盐湖中的碳酸盐岩。湖相碳酸盐岩由于具备储集条件且多靠近油源,形成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大,在有合适的圈闭和盖层的条件下,就能形成油气藏。近年来,在我国泌阳凹陷和柴达木盆地西部等地区发现了工业油气流,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储藏潜力,极具经济价值。

  

一、湖相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

  张国栋、杜韫华等学者从矿物成分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方面对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分类,其存在、识别和区分,对古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古地理再造有重要的意义;王英华等人提出的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除根据主要的碳酸盐组分对纯碳酸盐岩进行划分外,还考虑了湖相碳酸盐沉积中陆源碎屑的混入以及与膏岩、泥岩的过渡类型,是目前较成熟的分类方案。

  杜韫华六大类湖相碳酸盐岩分类包括:

  颗粒碳酸盐岩:颗粒含量大于10%,以螺、介形虫、蚌、藻类为主的生物化石和包壳粒、球粒、内碎屑等组成的单颗粒岩,或由两种以上颗粒组成的复颗粒岩。

  泥晶颗粒岩:颗粒含量小于10%,主要为化学及生物沉积。

  生物灰(云)岩:主要由介形虫、螺、蚌等的壳体埋藏石化而成,生物组分大于10%。

  骨架碳酸盐岩:由造架生物或藻类障积粘结而成,骨架组分含量大于10%。已发现的这类生物有枝管藻、龙介虫管及形成叠层石的隐藻等,为湖相地层中的重要产油气层。

  重结晶碳酸盐岩:由于中国大多数含湖相碳酸盐岩盆地比较年轻,此类岩石较少。

  陆屑混杂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含量小于50%,在各类碳酸盐岩湖盆均有发育。

  

二、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条件

  湖相碳酸盐岩是古湖盆从淡水向咸水,直到盐湖、碱湖演变过程的必然产物,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在三叠纪-第三纪的古湖中均有分布;在空间上,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和物源供给等多方面的因素,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类湖盆中。

  原生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可分为硬水湖中的沉积产物和卤水湖中的沉积产物。而具有生油能力的湖相碳酸岩沉积多形成于卤水湖中,如美国尤因他盆地中部的绿河组,柴达木盆地西部下第三系,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等。

  在湖盆形成、发育、萎缩的发展阶段中,湖相碳酸盐岩一般发育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盆水体持续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湖盆开阔、水域广布,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可使藻类、介形虫等生物大量生长和繁殖,从而在滨浅湖区形成各种类型的生物灰(云)岩、颗粒灰(云)岩和礁灰(云)岩,在半深水-深水湖区可形成泥晶灰岩和泥灰岩。

  淡水-半咸水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与生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在水体清浅、阳光充足、能量较高、营养丰富的环境下,生物灰岩或藻灰岩较发育;而气候干燥且有洪水入侵时,由于陆源碎屑大量入湖,水体浑浊,不利于生物生长,只可沉积少量无颗粒灰岩。盐湖中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气温高、蒸发作用强的常年咸水湖、季节性盐湖、盐体边缘的风化壳和含盐泥坪中。

  湖相碳酸盐岩和砂岩在空间分布上呈消长关系,多数情况下砂岩发育区碳酸盐岩不发育,而在砂岩发育区的边缘或其间的湖湾内,则有利于碳酸盐岩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地方一般没有充分的陆源供给,如水下隆起区。

  在湖侵发育期,如果遭受海侵,新增可容空间足够大,水体变深、变广,盐度增加,而陆源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盆处于欠补偿沉积状态,以有机沉积和碳酸盐沉积为主,在陆源碎屑供给相对不足的水下隆起区发育碳酸盐礁体,在滨浅湖发育薄层湖相碳酸盐岩。

  

三、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特点

  湖相碳酸盐岩分布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其特有的发育特点:广泛分布于浅水区;岩层具有层数多、单层薄、呈韵律性变化等特点;沉积周期短、速率大,沉积旋回发育;生物沉积作用显著,生物组合简单,变化快;不同相带上的碳酸盐岩类型,在平面上呈连续或不连续的带状环湖岸分布,滩相和礁相在滨浅湖区相对隆起的正地形顶部或斜坡地带发育;湖相碳酸盐岩的产状因沉积相的差异而不同,如滨浅湖区的灰(云)岩厚度大,呈不连续片状或连续带状环岸分布,浅水隆起区的灰(云)岩呈透镜状,在高部位厚度较大,半深湖-深湖区的灰(云)岩多呈薄层状夹在黑色泥岩中;湖相碳酸盐中陆源碎屑的混杂更为普遍;海源湖相碳酸盐岩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海源湖相生物建造碳酸盐岩。

  

四、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

  湖泊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力系统,湖相沉积明显受古气候、古水动力条件和古水介质性质等因素的控制。目前已有多种划分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的方案。

  按湖盆的发育阶段划分。我国东部的湖盆一般都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坳陷、晚期收缩3个发展阶段。管守锐等人提出了湖盆发育3个阶段的沉积模式:早期内源和外源混合沉积,中期藻滩型沉积,晚期浅水蒸发台地型沉积。

  按湖盆的水文状况划分。可分为水文开口湖相和水文封闭湖相2种,其中水文开口湖相又可分出湖盆相和湖盆边缘相两种沉积环境,湖盆边缘相又进一步分为低能陡坡阶地边缘亚相、高能陡坡阶地边缘亚相、缓坡低能斜坡边缘亚相、缓坡高能斜坡边缘亚相。

  按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划分。周自立等学者建立了济阳坳陷明化镇组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滨湖相(包括泥坪-藻坪和岸滩)、浅湖相(包括湖湾和浅滩-藻礁)、半深湖相、深湖相,济阳坳陷平面沉积大体呈此模式。

  按构造背景和在湖盆中的构造位置划分。赵澄林根据对全国各地区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以3个重点地区为代表,总结出了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3种沉积相组合及相模式:断陷咸水湖盆边缘碳酸盐沉积模式,包括4个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6个微相-藻礁微相礁、前滩微相、湖湾微相、后滩微相、沙坪微相和泥坪-藻坪微相;断陷咸水湖盆中央台地碳酸盐沉积模式,包括4个微相-前缘斜坡相、生物滩微相、台地浅滩微相、局限台地微相;坳陷淡水湖盆碳酸盐沉积模式,包括3个亚相和5个微相类型,其中滨湖亚相分为泥坪微相、含生物介壳的洼地微相和湖湾滞流碳酸盐坪微相,浅湖亚相可分为介壳滩微相和介屑滩微相。

  综合模式。杜韫华在总结了中国渤海地区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该模式既反映了碳酸盐岩体的成因特征,又表达了其空间的分布形势。

  

五、湖相碳酸盐岩的储层及油气藏类型

  碳酸盐岩的孔隙体系主要由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构成,原生孔隙多受沉积环境控制,滩相和礁相原生孔隙比较发育,孔隙特征受岩石结构组分控制;次生孔隙是储集油气的重要孔隙类型,其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成岩环境控制。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较复杂,王英华等人按照孔隙类型及其组合将储层类型分为4种:孔隙型储集层,储集性能较好,孔隙度及渗透率较大且稳定;溶蚀孔洞型储集层,层厚度变化大,物性条件好;裂缝型储集层,多见于白云岩中,多属中、低孔储层;复合型储集层,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同时出现或出现其中的两种。

  油气藏类型。湖相碳酸盐岩由于自身结构及分布规律等条件所致,一般多以岩性和地层油气藏为主,也有成岩圈闭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由于湖相碳酸盐岩在空间上多呈透镜状和薄层状展布,四周多被泥质岩包围,故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对于地层油气藏,因生物颗粒灰岩多形成于浅水近岸相,侧向和垂向生储盖配置好,利于形成;成岩作用在湖相碳酸盐岩中对形成次生孔隙和改造原生孔隙十分重要,由于成岩环境的差异,成岩作用常不均匀地改造原岩的孔隙结构,可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区,构成成岩圈闭,形成岩圈闭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在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中也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除背斜油气藏外,也有断层遮挡的构造油气藏。(贾胜娟)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m.balanzskin.com)

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编辑:KYJC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时间:2015-10-29

  请查看附件。

  附件:

     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文版).pdf

     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英文版).pdf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5-28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虽然已走过30多年,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从油气勘探程度来看,仍处于初中期勘探阶段,已有油气资源转化成油气探明储量的比例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尚有88%的油气资源有待进一步探明,海相油气潜力巨大。

  以我国特大油田——塔河油田为例,2013年探明储量为13亿吨油当量。经过开采实践和科技创新,到2014年采收率达到18%左右。天然气采收率高于石油采收率,总体达30%左右,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古生界已算地区

(

盆地

)

油气资源不断增加

  经过3次油气资源评价,目前我国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086亿吨、天然气为56万亿立方米。其中,古生界油气资源量为358亿吨油当量,这一资源量只是在现阶段研究程度和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评估的结果。

  从我国3次油气资源评价情况来看,由于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多数盆地油气资源量一次高于一次,古生界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以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资源量为例,1990年第一次油气资源评估为60亿吨油当量,1995年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估为120亿吨油当量,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估为150亿吨油当量。其中,1990年之前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塔北隆起)油气资源量为10亿吨油当量,但是在塔河油田发现后,油气资源量上升为38亿吨~40亿吨。近年来,勘探成果表明,该油田东部草湖凹陷以西古生界呈连片含油气,目前在该隆起探明油气储量约为18亿吨油当量。

  

古生界海相未算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

  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及高等院校开展了全国油气战略选区评价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对一些新区、新领域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取得了新认识,为我国古生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西北、华北、青藏地区古生界,中国南方的古生界,以及海域的中-古生界,均发育有较好的烃源岩,油气资源量还未做全面系统的评价。

  东北地区古生界为一套广泛克拉通盆地沉积,没有区域性变质;华北盆地古生界发育两大套烃源岩,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厚度较大,分布广泛,油气资源丰富;柴达木-河西走廊地区古生界发育较齐全,广泛分布一套裂陷-克拉通盆地沉积。下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发育为寒武-奥陶系泥页岩及灰岩,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泥岩、灰岩夹页岩及煤系;青藏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特别是石炭-二叠烃源岩分布广泛,资源潜力较大。

  

中国古生界非常规致密岩油气、泥页岩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热觉茶卡组是一套开阔台地-浅海陆棚灰岩、砂岩(页)岩沉积。烃源岩除了在中央隆起缺失外,在盆地内分布广泛,厚度基本大于1500米;灰岩有机碳含量为0.16%~0.58%,平均0.32%,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型;泥岩有机碳含量为0.60%~6.23%,平均为2.76%,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2.76千克/吨,镜质体反射率Ro值0.62%~3.35%,平均为1.35%,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其中泥质岩烃源岩好于碳酸盐岩烃源岩。

  松潘-阿坝地区古生代为一套裂陷-克拉通盆地型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古生界发生区域性变质作用,只是在压扭断裂带及接触带附近有变质作用,自寒武-二叠系发育一套海相烃源岩。在若尔盖周缘地区地表发现多处油气显示,经源岩对比确定志留系和寒武系烃源岩有过生、排烃史。红参1井通过钻探,在井下发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

  近几年,科研人员通过对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展调研,一致认为中国古生界非常规致密岩油气、泥页岩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涪陵页岩大气田的发现,进一步表明我国非常规油气潜力巨大。(康志宏)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古人眼中的“石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5-28

  石油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重要能源,有“黑金”之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有关石油的最早记载见于1900年前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即陕西延安一带,洧水是延河的支流。这里明确记载了石油的产地,并说明石油是可以燃烧的液体。

  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南朝(公元420年~589年)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此书在延寿县(酒泉郡延寿县,今甘肃省玉门一带)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可见,在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石油是一种好燃料,并发现其“如凝膏,与膏无异”,可用作润滑剂。

  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首次使用“石油”这一名词。书中曰:“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脂水即此也。”他试着用原油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他还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在《酉阳杂俎》一书中称:“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可见,除了作为燃料、润滑剂等以外,古人还将石油作为照明用的灯油。

  到了宋代,石油被加工成固态制成品——石烛,且石烛点燃时间较长,1支石烛相当于3支蜡烛。宋朝诗人陆游(公元1125年~1209年)在《老学庵笔记》中就有用“石烛”照明的描述。

  由于石油燃烧后“遇水不灭”,因此后来被大量应用于军事上。早在1400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已开始把石油应用于战场上。《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一段史实:唐朝年间(公元578年),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将“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最终打退敌人,保卫了酒泉城。

  石油用于战争,大大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因此,到了五代时期(公元907年~960年),石油在军事上的应用渐广。后梁(公元919年)时,就曾有把“火油”装在铁罐里发射出去烧毁敌船的战例。

  我国古代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将石油作为战场上的武器的记载。例如,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对如何以石油为原料制成颇具威力的进攻武器——“猛火油”,有相当具体的记载。北宋神宗年间,还在京城汴梁(今开封)设立了军器监,掌管军事装备的制造,其中包括专门加工猛火油的工厂——“猛火油作”。据康誉之所著的《昨梦录》记载,北宋时期西北边域“皆掘地做大池,纵横丈余,以蓄猛火油”,用来防御外族统治者的侵扰。明代进一步有了“盛油引火车”,即使用石油的攻城武器。由上所见,将石油用于军事上在当时极为广泛。

  到了元朝,《元一统志》记述“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还说,“石油,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说明大约在800年前,陕北地区已开始正式手工挖井采油,其用途已扩大至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

  广泛应用并正式开采石油是在明代中叶。明曹学铨《蜀中广记》中记载:“国朝正德末年(1521年),嘉州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近复开出数井,官司主之。”四川地区凿井取油已较为普遍。何宇度所著《益部谈资》中记载,“油井在嘉州、眉州、青神、井研、洪雅、犍为诸县。”在明代,石油还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油“主治小儿惊风,可与他药混合作丸散,涂疮癣虫癞,治铁箭人肉。”

  此外,我国古代在火药配方中也开始使用石油产品沥青,用以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这一技术比国外早了近1000年。(苗淼)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能源“黑马”---油砂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5-20

  在清洁能源还不能大规模代替化石能源之前,开采非常规油气是十分必要的。谈起非常规油气资源,大家总是念念不忘页岩气,说页岩气闹革命了,并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但是还有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油砂,却常被人们忘记。

  富产轻质原油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其石油可采储量一直居世界之首,但到2012年发生逆转,委内瑞拉石油可采储量跃居世界第一,加拿大也跃居世界第三,其原因是北美洲的非常规石油崛起。

  加拿大阿萨帕斯卡尔油砂矿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北部油砂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美洲大陆非常规石油的崛起,被称为世界石油重心开始向西半球转移。

  油砂(oil sands)即指“天然沥青”。石油有机成因理论是这样解释油砂的来源的:油砂是由沉积在浅海和湖沼中的腐泥转变而成的。它的原始物质除古代水生植物、孢子和花粉之外,还有若干动物质。在地壳不断下降和在深水缺氧的条件下,经厌氧菌的作用,使腐泥中的有机物质发生还原与分解反应,形成含有丰富碳氢化合物的沥青基原油,在运移过程中失掉轻质组分后的产物。

  从石油有机成因理论来说,这种解释非常合乎情理,但是从石油无机成因理论来说,对油砂的来源解释简直是天壤之别。被称为“现代石油非生物成因之父”的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1893~1971年)提出了非生物成油的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其中有些碳自然而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库德里亚夫切夫对加拿大艾伯塔省阿萨帕斯卡油砂矿进行分析后认为,没有哪种“烃源岩”会形成如此巨大的碳氢化合物,因此,最可信的解释是来自地壳深处的无机成因石油,这种深层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碳氢化合物经极强烈的地震从地球板块裂缝中渗透出来的。根据这种解释,还不知道地球板块下究竟埋藏了多少石油。

  加拿大目前富集全球71%的油砂,持有石油无机成因理论的占少数,但不能轻易否认,从油砂资源分布来看,好像也有点道理。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加拿大油砂的原始可采储量为178000×106bbl (2.83×1010 m3)。世界能源理事会(WEC)2010年引用美国地质勘测局的报道,23个国家中的598个沉积层中都有油砂,其中最大的沉积分别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

  全球油砂可采储量估计为2496.7×108bbl,其中加拿大为1768×108bbl (281.1×108m3),占70.8%;哈萨克斯坦为420.09×108bbl (66.79×108m3),占16.8%;俄罗斯为283.8×108bbl (45.12×108m3),占11.4%(注:1bbl=0.159 m3)。这3个国家占有世界油砂总量的99%。石油无机成因理论认为,出现这种奇特的情况,只能解释为在地球变迁过程中,油砂来源都处于板块的裂缝带,蕴藏在地壳中的烃类通过裂缝渗透到地面的原油,轻组分大量散发而形成的。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lberta)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油砂沉积层,共有4个大型油砂矿床:阿萨帕斯卡(Athabasca)、和平河(Peace River)、冷湖(Cold Lake)和沃帕斯卡尔(Wabasca),其总资源量估计为(1.7~2.5)×1012bbl。其中阿萨帕斯卡油砂矿是阿尔伯塔省最大且最容易开采的沥青资源,总面积为30 ,000km2,富集了1×1012bbl沥青(注:1bbl=0.1364t)。

  阿萨帕斯卡油砂(Athabasca oil sands)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砂矿藏,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东北部,集中在麦克默里堡(McMurray)地区。1848年发现,1967年开始开采,矿区面积达141,000km2,砂岩多为淡水及半咸水相,属白垩系,矿藏埋藏深度0~750 m。油砂可采储量0.170×1012bbl (约27×109m3) ,其中深度小于120m,适宜露天开采的储量为7.3×109m3。深度120~750m的矿藏采用钻井注蒸汽开采。

  油砂开采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的地表挖坑采矿和地下钻井采矿。地表采矿将富含沥青的地表运到处理厂分离。在历史上,地表采矿是从油砂生产石油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年有所衰减,其原因是约80%的沥青储层离地表越来越深。随之而起的方法是地下采矿法,即将蒸汽注入地层,浸泡沥青,然后泵出地面。目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法(SAGD)和蒸汽循环增产法(CSS)是两种主导的地下提取技术。

  从以往经验来看,油价越高,越利于油砂开采。由于油砂生产的经验和技术日益成熟,提取成本开始降低。以前油砂生产成本要大于美国的致密油,但现在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可以与美国致密油生产竞争。阿尔伯塔省地下开采项目估计盈亏平衡平均价为每桶64美元,露天开采项目在每桶60~64美元,而美国从二叠纪生产的致密油估计为每桶81美元,巴肯特 (Bakken)每桶 69美元,鹰福特 (Eagle Ford) 约每桶64美元。油砂产油量逐年增加,有许多公司在加拿大开采油砂。(郑卒)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5-07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受2005年~2007年钼价格暴涨刺激,钼矿资源储量增长幅度较大。目前,无论钼消费量还是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保护不到位、产能过剩等问题。

  1.1我国钼矿储量分布及特点

  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总保有储量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22处,分布于28个省(区、市)。我国钼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型矿床多,陕西金堆城、河南栾川、辽宁杨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钼矿均属世界级规模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型钼矿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为最重要,前者如陕西金堆城、江西德兴,后者如河南南泥湖钼矿;矽卡岩型、碳酸盐脉、石英脉型次之;沉积型钼-铀-钒-镍矿床有较大的潜在价值,伟晶岩脉型钼矿无工业意义。从形成时代来看,除少数形成于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均形成于中生代,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总储量的35.7%,居首位;随后是东北19.5%、西北13.9%、华北12%,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30.1%,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共占56.5%。(见下方表一)

  我国钼矿的第一个特点是探明储量虽多,但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第二个特点是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钼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它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储量占总储量的22%。

  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吨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吨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于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1%。

  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占41.8%。二者合计,达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根据地质找矿周期规律,特别是深部(500米~2000米深)找矿难度甚大的规律,预测“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我国钼矿资源储量快速增加的趋势将有所放缓。

  1.2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钼精矿产量及采选产能利用情况

  从“十一五”初(2006年)以来,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及全国精矿产量均大幅增长。其中,钼矿采矿能力从2006年的9.3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17.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1.3万吨;钼矿选矿能力从2006年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35.2万吨;钼精矿产量(金属吨)从2006年的4.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8.1万吨,再提高至2012年的12.1万吨,再减少至2013年的11.8万吨。

  我国钼矿采选能力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地,即钼矿资源集中的省。上述四省的钼采矿能力、选矿能力分别占全国总能力的71%和80% 。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我国钼矿采矿产能利用率为92%,选矿产能利用率为77%,即:从2008年起,我国钼选矿产能已出现过剩情况。2013年我国钼矿选矿产能利用率大致统计与估算为78.6%,与2008年相似。2013年河南钼选矿产能利用率为68.1%,属产能严重过剩。

  1.3我国钼矿企业状况

  我国钼矿企业多,规模小,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优强企业(洛钼、金堆城、龙宇钼业、新华龙钼业等)少。2013年,河南省共有钼(钨)企业45家,钼产品产量2000吨/日以上的仅11家,多数企业属需淘汰落后产能。全国钼矿企业状况与河南省差不多。

  1.4国内外钼价格变化情况

  ,2013年钼均价高于2003年但低于2004年,已基本触底。2014年钼均价由于惯性,还要下降,向2003年均价趋近。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暧,现货市场供应较紧缺,据此预测2015年国内外钼价格在触底后,可能振荡缓升。

  

“十三五”我国钼矿业发展趋势

  若按70%概率分析“十三五”全国钼矿业发展趋势,就要分析其三大影响要素:一是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十三五”我国钼产业政策导向;三是“十三五”我国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2.1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

  2.1.1资源控制及储备战略

  目前,全球85%的钼储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美国控制着全球41%的钼储量,加拿大控制着全球6%储量,这两个国家的原生钼矿多。近几年,两国出口均逐年下降,美国直接将钼精矿出口到西欧、日本,减少自身污染。美国钼资源虽然多,却是全球第一个实行钼资源控制储备的国家,加拿大跟随美国,也实施了这一战略。日、韩两国虽然是稀有金属资源短缺国家,但已经将钼等稀有金属储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储备目标直指我国。日、韩、欧洲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从我国进口钼等稀有战略资源,此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1.2专业化和规模化战略

  专业化生产是全球钼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律。美国及智利的著名钼矿企业,利用钼资源优势,生产钼精矿,销售给专业的焙烧厂进行粗加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著名钼加工企业都是外购原料,利用其专业技术,生产附加值高的钼金属制品。这少数全球著名的钼矿企业及钼加工企业,均已实施规模化战略,产能规模大(单个企业年钼精矿产能3万吨实物量以上,年钼焙烧产能2万吨以上),控制了大量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调节产量及价格。

  2.1.3技术开发及企业转移战略

  专业化生产这一钼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如,力拓集团投资2.7亿美元研究从钼矿渣中回收钼和錸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物理、化学特殊转化技术生产高纯钼,研发新技术生产高温钼、钼稀土合金、高温高强钼合金、钼钨合金、钼铼合金等。美国、智利等国将高排放、高污染的钼铁、氧化钼生产企业转移到西欧与日本等国。

  2.2我国“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导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关税调整、出口配额、指令性计划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性目录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了对钼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保障了钼等稀有金属的战略性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钼产业政策:严格管理钼矿开采,鼓励钼资源性产品进口和控制其出口,引导钼矿资源向优强企业整合,支持技术开发和鼓励下游深加工,鼓励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显然,“十二五”钼产业政策比“十一五”更加严格,更加完善。那么“十三五”钼产业政策走向如何判断呢?

  总体来看,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错综复杂的新形势(缓慢复苏、大国货币、贸易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等)及国际多元利益博弈的新问题[全球矿产竞争,美国“策划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国家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只能加强,不会减弱——此乃“十三五”钼矿产业政策走向判断的大前提。因此,“十三五”国家钼产业政策将比“十二五”更加系统化、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这是对其走向的基本判断。“十二五”钼产业政策基本上要延伸到“十三五”前期。按照中央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市场干预的总体要求,《国家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及《国家稀有金属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省市与之配套政策,将在“十三五”前中期对钼市场监管、保障国家钼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2.3我国“十三五”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从2010年起,随着国际钼市场需求回暧和钼价的逐步回升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出口好转及大量新增资源、新增产能的驱动,即使国家宏观调控开采配额及产量计划对钼产量增加有所影响,但钼产量(金属吨)年平均增速仍可达3%左右,预计2015年钼产量(金属吨)达13万吨,2020年达15万吨。而国内消费量平均增长达10%左右,预计2015年达12万吨,2020年达13.5万吨。

  2.4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与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均将钼作为稀有战略资源进行控制与储备,且“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将围绕“控制与储备”为主而制定,有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钼市场可能供需两旺,大致平衡;国内钼价在2015年触底后震荡回升的概率大,但在“十三五”触高(2005年国内精矿年均价5336元/吨度)的概率较小;钼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的概率减小。

  根据上述几点,可推断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环境较好,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建设钼绿色矿山的趋势不会变。

  

献策“十三五”钼矿业改革

  根据我国钼矿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我国钼矿业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若干建议,进行探讨,供大家谋划钼矿业“十三五”发展参考。

  3.1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法治化建设)

  根据前述钼产业的发展规律,即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治理结构的提升,也必然是规模化、专业化,再结合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的实际,笔者提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钼矿优强企业与中小企业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机制,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形成混合所有制等多元法人治理先进结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的要求,“对整合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可延长至七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方可逐步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这符合国家改革发展产业导向,也符合钼矿业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包括钼矿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将是“1+3”。“1”为企业治理结构法治化,此乃主题;“3”为抓手,即诚信法制化、贸易法制化、监管法制化。

  3.2继续加大钼矿资源勘查投入力度

  与铜、铝、铅等常用有色金属不同,钼的再生性能差,其生产消费主要依赖原生资源的消耗;尽管我国钼矿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较少;“十三五”末,我国要基本实现小康及中国复兴梦,钼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加大。为此,在“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斑岩型-矽卡型等工业类型钼矿资源的勘查投入力度,建立更多可供开采的钼矿山资源基地,这符合控制与储备钼矿资源的规律,也是政府与企业责任。

  3.3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先进(诚信较为法制化、贸易较为法制化、监管较为法制化等),可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中小钼矿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先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甚难。为此,我国优强钼矿企业走“探、采、选、治、加”一体化的创新特色之路,是合理的。“十三五”期间,优强钼矿企业自主创新,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三结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向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开发、综合利用转化;与此同时,对钼精深加工的技术设备,要舍得投巨资强化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中小钼矿企业必须与优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赢,搭车率先提高自身治理结构能力,否则,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是很难的。

  3.4扩大矿产经营范围和境外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已查明钼矿资源是以钼为主矿产,并共(伴)生多金属为主流类型。钼与铜、钨(伴)共生成矿规律决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深部找矿将可能发现若干个大型铜钼矿床及钼钨矿床。建议钼矿企业主动抓住查明铜钼矿床及铜钨矿床的机遇,扩大矿产经营范围,从单一钼矿开发利用向铜钨等多金属开发利用转型。

  “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是我国铜资源等短缺矿种持续利用的基本战略,境外铜钼共(伴)生资源较多,控制占有铜资源,也就可能控制占有钼资源。“十三五”国家产业政策,必将鼓励优强钼矿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铜钼资源。(姚公一)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雾霾和煤炭,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4-21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出现雾霾,令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公众普遍认为,燃煤污染是雾霾形成的元凶。煤炭作为一种常规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2013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量中,煤炭依然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57.8%。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选择更为清洁的能源,但对许多国家尤其亚洲国家来说,“煤依赖症”依然十分严重。日本、韩国的煤炭消费都占各自能源消费的相当比例,其中日本煤炭消费约占一次能源消费的25%。2012年亚洲能源消费占全球煤炭消费的70%,其中中国占50.2%、印度占8%。

  既然煤炭依赖的局面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煤炭清洁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励清洁用煤。本文从煤炭和雾霾之间撇不清的关系入手,揭露雾霾真面目,介绍煤炭使用对雾霾形成的贡献,并提出清洁煤炭使用之道。

  “情侣逛街走,必须手牵手;撞上一棵树,被迫暂松手;过树不见人,情人被牵走。”翻开手机,微信圈里充斥着对首都雾霾天气的调侃。PM2.5爆表的冬天,能见度骤降,隔街相望却看不见脸,在重度污染的北京市区,这一点都不夸张。

  雾霾,它的魔抓不知不觉地伸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煤炭,这个正处于下滑期的昔日巨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被看作是雾霾天气的元凶。近年来,煤炭行业被“妖魔化”的现象正在日益加剧。 那么,雾霾是什么?雾霾和煤炭是什么关系?我们该怎样应对?

  

雾霾是什么?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根据凝结的成因不同,雾有数种不同类型。当气温高于冰点时,水汽凝结成液滴。当气温低于冰点时,水汽直接凝结为固态的冰晶,比如冰雾。因为露点只受气温和湿度影响,所以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从而形成雾,比如蒸汽雾和锋面雾。二是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比如平流雾和辐射雾。

  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公里~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所以说,雾霾非“雾”而是“霾”,我们恐慌的实际上是“霾”。目前看来,在我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灰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雾霾从哪里来?

  由霾的定义和判别的方法可知霾是现象,悬浮的灰尘颗粒是形成霾的重要直接内因,而这种颗粒我们称之为PM2.5。霾虽然可以是自然因素形成,但通常情况下主要是人为排放污染物形成,这也是各国研究它们的关键原因。霾形成也与天气密切相关,在有风、雨等天气过程以及大气扩散条件好时难以形成霾,而且也易于消除已产生的霾,但解决霾的关键还是要减少PM2.5形成。

  在《国家环境空气监测方法》中PM2.5的定义为: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和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气象观测规范》中它的定义为: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和等于2.5微米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虽然定义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本质是指能悬浮在空中的细颗粒物。

  那空气动力学直径又是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实际粒子与假想的一种单位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达到相同的沉降速度时,假想粒子的直径即为实际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所以PM2.5中2.5并不是颗粒物的几何直径,相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比重越大几何直径越小。

  要弄明白PM2.5的成因,首先要清楚,PM2.5不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空气污染物, 而是由来自许多不同的人为或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组分组成的一种复杂并且可变的大气污染物。

  就其来源而言,一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称为一次颗粒物,其成分主要为元素碳、有机碳、土壤尘等,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此外还包括工业、矿物质的加工和精炼、建筑、农田耕作、风蚀、植物孢子、植物修剪过程等。二是由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在大气中由多相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复合体,称为二次颗粒物,其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多数地区,硫和氮为主要组分,在一些地区有机气溶胶也可能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集中区,汽车尾气是重要的一次和二次源,既直接排放颗粒物,也可以是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转化形成的,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排放大量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是城市PM2.5的重要来源;另外,一些溶剂和涂料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也转化成有机物进入到PM2.5。因此,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的PM2.5其来源、组成也是各不相同的。

  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主要影响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为颗粒物非常小,容易穿越鼻腔和支气管系统进入到肺泡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二是对光的消解作用明显,影响能见度,造成严重的视程障碍。

  故而我们可以说,雾霾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官方调查,雾霾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一是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时气压低,湿度大,人体无法排汗,诱发心脏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高。二是呼吸道疾病。雾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这些包括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并粘着在肺泡上,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外,重则会造成肺部硬化,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肺癌。三是上呼吸道感染。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全国十余个省份,雾霾天气,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空气中飘浮大量的颗 粒、粉尘、污染物病毒等,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使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细菌进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雾霾和煤炭的关系

  从雾霾的形成因素看来,雾霾多在秋后开始加重,进入10月份之后,北京等多个城市连续多日被严重的雾霾笼罩,这与污染排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去年在京发布的《煤炭使用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显示,在PM2.5的“一次污染”中,煤炭的直接燃烧贡献率为31%,相关行业的非直接燃烧贡献率为31%,总和为62%。

  煤是高污染高碳的能源品种。在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比重接近70%,远高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均值。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到全球煤炭消费总量50.3%,分别是美国和欧盟的4.2倍和6.7倍。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公众健康和温室气体问题。根据《中国气候公报》统计数据,由大气污染导致的全国年均灰霾日数随煤炭消费总量的变化明显增加。

  2003年以前,我国年均灰霾日数均低于常年值9天,但是2004年以来增长迅速,年均值达到12~20天;2013年我国年均灰霾日数高达36天,全国范围内有二十多个省(区、市)出现了持续性灰霾。

  煤炭,在其使用过程中,对雾霾形成的显而易见的贡献,使其成为众矢之的,日益被嫌弃和妖魔化。

  

我们该怎样应对?

  煤炭是基础性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新中国的工业从建立、发展到壮大,一直都离不开它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机械装备,缺乏资金和技术,煤矿工人硬是凭借一双大手、一把铁锨,“一镐加一炮”,恢复了煤炭生产,建起一个个新矿区,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工业提供着乌金。煤炭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发展起来的大功臣。

  然而今非昔比,这个功臣如今饱受争议,如今乌金贬值,煤炭市场哀鸿遍野。可是,我们不得不看清一个现实,那就是在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重大改变。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认为,近年来雾霾肆虐,许多人把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指向煤炭,这完全是误解。煤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利用过程中,实际上是产煤的替用煤的背黑锅。

  所以说,与其将大功臣一棒子打死,不如讲究合理地使用。时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的周大地在今年1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文津圆桌论坛”上建议,煤炭未来的发展须实现绿色环保和低碳。他说,目前我国的煤炭清洁利用,只能说在大型电厂锅炉的集中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实现了常规污染物的清洁化,但并未在低碳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型电厂锅炉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分散的、小型的工业窑炉、锅炉,以及许多散布在家庭和农村的煤炭利用了。我们在煤制油、煤制气领域,仍然面临着清洁化和低碳化的重大战略挑战。若完全市场化发展煤化工,容易出现一拥而上的乱象,投资风险很大。工信部原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也指出,大力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建议减缓新建,减少进口,继续关闭整合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建议提高煤炭入洗率,积极开发煤层气,构建循环经济型煤矿,发展煤电一体和超高压输电,改进提升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提高燃煤热效率,强制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尤其注重散烧煤的治理性。

  由此可见,既不伤筋动骨,又能解决煤炭污染问题的关键措施是煤炭的清洁利用。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的提案建议,立足国内,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利用水平,才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首要选择。两会之外,煤炭的清洁利用同样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3月4日,工信部印发《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加强对重点区域工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指导。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方案,指导煤炭消耗大的城市,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围绕焦化、煤化工、工业炉窑和工业锅炉等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地方政府组织协调力度,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等3部门日前也印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加快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要按照节水、环保、高效的原则,继续推进煤炭焦化、气化、煤炭液化(含煤油共炼)、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具体说来,煤炭清洁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它涵盖了煤炭产业上游的煤炭(及煤层气)开采、洗选,煤炭产业中游的运输、发电、冶金、化工生产,以及煤炭产业下游“三废”的处理回收、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在整个产业链中,煤炭清洁化可以集中关注三部分:一是处于最前端的入炉以前的煤炭洗选;二是炉内清洁化,如低氮燃烧、循环硫化床炉内喷钙、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与水煤浆锅炉改造、燃煤气化清洁技术应用等;三是末端脱硫脱硝除尘等烟气治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到,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燃煤电厂进行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氮氧化物(19.8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2.76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及粉尘浓度(2.47毫克/立方米:5毫克/立方米) 的排放值均优于燃气机组污染物排放限值,实现了超低排放。经过多年技术示范与推广,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具有节能效果好、系统热效率高、污染排放低、操控简单等突出特点,系统热效率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二十多个百分点,发展前景广阔。

  但相关媒体对煤炭利用改革存在的疑虑值得我们深思,目前煤化工项目不但需要动辄上百亿元的投入,还需要6年至7年的建设周期,还有技术潜力的不断挖掘和研发问题。按照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测算,在煤化工项目理想运行状态下,煤制油的盈亏平衡点可以提高到50美元/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转型的号角已经全面吹响,中国煤炭清洁化的道路究竟如何走,值得我们拭目以待。(薛松)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m.balanzskin.com)

Baidu
map